—— 记李高乡北宋村党支部书记郭贵珍
走进李高乡北宋村会感觉到与众不同,农家书屋、文化广场、白底红字的文化墙,出现在北宋村的每个角落。宁静的书屋、干净的村庄仿佛走进一个文化殿堂,处处洋溢着浓浓的文化气息。村民郝连锁告诉记者:“我们村是文化人当家。”他就是李高乡北宋村党支部书记郭贵珍。他的先进事迹曾受到省委组织部的表彰,并在全省农村基层党建工作会上作典型发言。
抓班子树信心 搭建干群连心桥
班子软弱涣散,干群关系紧张,经济发展缓慢,村政事务瘫痪——两年前,这些话是群众对北宋村的评价,也是北宋村的真实写照。
为让北宋村走出困境,尽快改变面貌,县、乡领导经过多方考察,动员原李高中学校长郭贵珍回村担任村党支部书记。当时,郭贵珍已准备到屯留一中工会任职,在家人和朋友的一片反对声中,他毅然作出回村的决定。2013年11月25日,郭贵珍被李高乡党委任命为北宋村党支部书记,以他为班长的新一届支村“两委”班子正式组建。在2014年11月的党支部换届大会上,郭贵珍又以全票当选为村党支部书记。
新班子确立的首要任务就是密切干群关系,重树良好形象,帮助群众树立发展信心。
面对北宋村混乱的局面,村党支部把规范党组织工作、重塑党员干部形象、重建党组织威信摆在首要位置。
为方便外出务工党员回村参会,确定每个月第一个星期六为党员集体活动日。由党支部书记亲自讲党课,进一步增强全村党员的党员意识,同时听取大家意见,集思广益,共谋发展; 确定每个月的5日为党务村务公开日,及时把党务村务工作,财务账务等上墙公开,接受全村百姓监督;开展党员年终评先评优活动。每年年底由群众代表、全体党员、支村“两委”委员对全体党员分别分项评分,基础分为100分。最终根据得分评出优秀、良好、合格等次,并分别给予适当奖励。
通过一系列举措,规范了组织生活,凝聚了党员干部,树起了党组织的新形象。
“我们村原来很脏很乱,上访不断,村委工作几乎没人去做,处于一种瘫痪状态,上级政府很是头疼,于是派郭校长来我们村工作。”谈起村里的变化北宋村村委郭副主任说,“自从他来到我们村,我们村委会正常办公了,给村民办了许多看得见、摸得着的实事,村委会在村民中也树立了威信,有了号召力!这是以前所没有过的。”
抓制度树规矩 弘扬道德正能量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北宋村之前的“乱”,主要原因就是制度建设缺位,制度执行不到位,再加上相关法律法规没有得到及时有效地传达,村民法律意识淡薄,经常出现土地、婚姻等矛盾纠纷。
郭贵珍上任后,从规范民主管理制度入手,建立健全了学习教育、民主议事、民主监督、联系群众、财务管理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凡是村级重大事项都要经村民集体商议讨论、举手表决,及时将党务、村务、财务等情况向村民公示,大事小事都做到了公开透明,村民参与民主管理的积极性得到提高。
“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严禁村民大操大办婚丧嫁娶事宜,否则,将在村委会广播中点名批评……”近日,记者走进北宋村,只见一块醒目的展板挂在墙上,仔细一看,展板上整整齐齐地写着“北宋村村规民约”七个大字,据了解,该村规民约均是针对最困扰村民的陋习而制定的。
村干部采用走访村民代表、党员值班等方式广泛征求村民意见,依法科学制定了村规民约。“村规民约分五大项二十条,对社会治安、村风民俗、邻里关系、婚姻家庭、环境卫生等内容作出了详细规定和明确要求。”郭贵珍说,因为是全民参与的结果,所以运行起来很顺畅,也取得了一定效果,但要村民们完全遵守村规民约,还有一个适应的过程。
为进一步倡导文明、和谐新风尚,坚持“宣传好人、帮助穷人、关爱后人”的思路,开展两年一届的“宋村好人”评选活动,先后评选出“宋村好人”郭建忠、李晓芳等,“文明家庭”高保文、贾汉英等;组织素质较高、能力较强、法律意识较强的农村“五老”人员成立了专职调解员队伍,组织两名回村发展的法律专业大学生组建了法治志愿者队伍,分别宣传法律法规,化解邻里矛盾,引导村民学法守法。
现如今,村民们有了矛盾主动找调解员调解,是非观念增强了,矛盾纠纷减少了,村风民风明显好转。
抓发展树目标 共建和谐新家园
如何发挥好北宋村独特的优势,带领群众尽快致富奔小康,是“两委”班子考虑的最多的一件事。
针对年轻人外出务工人数多、留守农村老弱妇孺多、劳动力缺乏的现状,北宋村探索实行了 “托管组织+群众+经理人”的服务模式,由村党支部书记负总责,把党员和年轻劳动力组织起来,对没有劳动力家庭的生产进行托管,适当低额收费或免费,最后由有经营经验的大户担任经理人,完成转运销售。
为了让村里人人有事做,村委组织全村30多名残疾人成立了 “阳光助残专业合作社”,开展经济林建设,帮助他们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
郭贵珍认为,过去是城里人赚农村人的钱,现在,他的愿望是让农村人挣城里人的钱。经过多方考察和反复研究,北宋村最终确立了 “栽种经济林——打造生态园——建设美丽宜居新农村”三位一体的发展思路。按照这一思路,村集体统一提供苗木,党员干部带头积极整合各家房前屋后闲置土地300多亩,大力发展核桃、苹果、梨等庭院经济。
面对领导的肯定,群众的称赞,郭贵珍谦虚地说,我做了一些本应该做的事,北宋村底子薄,发展任重道远,我们必须日夜兼程,只有尽快把北宋建设好,才能对得起组织的信任,才不辜负北宋村民的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