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土地流转
屯留电商
一村一品
屯留企业
乡村旅游
村网通
招商引资
屯留小区
屯留供需
信息
房屋出租
房屋买卖
招聘求职
人才查询
征婚交友
二手物品
出售求购
便民电话
商家信息
屯留
屯留特产
屯留景点
屯留美食
屯留名人
屯留历史
屯留民俗
便民
城乡信息
屯留头条
旅游服务
二手市场
现场直播
乡村振兴
网站首页 >> 屯留历史:留侯张良者,韩人也。韩国上党郡屯留张贤村就是“汉初三杰”之首张良的故居。

留侯张良者,韩人也。韩国上党郡屯留张贤村就是“汉初三杰”之首张良的故居。

2011-06-05 11:46:41 浏览:9903
留侯张良者,韩人也。韩国上党郡屯留张贤村就是“汉初三杰”之首张良的故居。
2011-04-09 19:09

生长在张村 贤孝幼有成

据《史记·留候世家》第二十五记载“留侯张良者,其先韩人也。大父开地,相韩昭侯、宣惠王、襄哀王。父平,相厘王、悼惠王。悼惠王二十三年,平卒。……以大父、父五世相韩故。”韩:国名。当时韩国的疆域,范文澜著《中国通史简编》(一)载:“韩国疆土北自成泉(河南荥阳西北)过黄河到上党(治设山西长子县)。南有陉山(在河南郾城县),东临洧水(源自河南密县,至新郑东南流入颍水)”。可见张店就在其境内。屯留县有一个村子,叫张村,又叫张贤村和张良庄。张村为什么会有另外两个名字呢?这与张良出生在此地有关,这里就是“汉初三杰”之首张良的故乡。屯留在古代韩国境内,并有张店村。张良为何封号留侯?留,屯留也。


战国时期,屯留属于韩国上党郡(今山西长子县)。那时的张村,居民都姓张。张良的祖上,就是村上最早的住户之一。到了张良的父亲张平时,因他作了韩国的商官,建造了高楼大厦,受封田二百顷,雇庄客数百个,成为全县数一数二的富贵人家。

当时正谓“七雄”争霸之时,干戈扰攘。张平为避战火,只身在京城新郑(今河南省)为官,家眷仍留在屯留。妻子一连生了三个女儿,张良生下来,面部白嫩细腻,仍象个女儿,但却是个男孩。母亲满心欢喜,遂起名叫“良”,即“好孩儿”的意思。父亲又专为添了大喜建造新房一院,等到百日满,新房落成,张平为张良取了个字,叫“子房”。
 

子房长到四岁,父亲就教他读书识字。六岁上,父亲又从京城请了个老儒生,到张村私塾教书。私塾在村南的高台上,就是现在叫苗家庄的地方。老儒生一到,就有三十多个姓张的孩子入塾读书。张良年龄最个,个儿最低,但最聪明,背书作文神速,出言谈吐不凡。先生另眼相看,同窗们乐意依附。大家见张良读书之余爱耍拳脚,舞枪棒,也跟着他一齐练习。
 

张良八岁那年夏天,瞅先生午睡时,跟孩子们到村南二里外的河滩上习武。河上有一石桥,唤作鸡鸣桥。有位白发老人经常坐在那里倚栏观看他们操练。一天中午,二三十个孩子正汗流脊背地在玩列阵打仗的游戏,张良站在土墩上,俨然一个主帅的模样,他忽而指东,忽而指西。孩子们在他的指挥下,玩得非常开心。忽见桥上那老人蹒跚地走过来,在张良的肩上重重拍了三下,把个张良拍得险些裁倒。老头儿却倒背着双手,旁若无人似的,又向桥头走去。孩子们对这怪老头儿平白无故地打自已的“首领”都很恼火,个个握着拳头,要对老人无礼。而张良却觉得这三掌,很有名堂。急忙制止了孩子们的鲁莽。
 

当夜,张良想着老人的哑语,白头老人无缘无故地拍自已三掌,这是什么意思呢?
他反复揣忖着,蓦然眼前一亮,他明白了:原来,白发老人拍自已三巴掌,后径直向鸡鸣桥走去,这不是三更鸡叫,让自已到桥上去的意思吗?三更时分,就悄悄起床一口气奔到桥上,不一会儿,鸡叫头遍,只见老人手柱拐杖也来到桥上,和蔼地说:“果然是个聪明颖悟的孩子!”张良倒身下拜,口称:“老丈,有何见教,孺子洗耳恭听!”老人亲切地对张良说:“我在桥上观你和其它孩童玩耍日久矣,见你年纪虽小,但气宇非凡,将来定堪大用,将送你二物”。说着从衣袋里掏出一本书,又从袍襟下取出一支箫。张良双手接过,老人郑重地说:“这书你要勤说,这箫你要常吹,日后可帮你救黎民,立殊功。”张良感激地问道:“请问老丈高姓大名,仙乡何处?”老人长叹一声说道:“你叫我白老人好了。待功成名就了,切莫贪恋富贵荣华!如要寻找我,可到白云处。”张良不敢再问,遂辞别老人归家。原来老人所赠之书是一部秘本“太公兵法”。
张良成名之后,人们把张村叫作张贤村,也有叫张良庄的。只因张良剌杀秦王赢政未遂,遭到通缉,隐姓埋名逃到江南。所以人们就把他得宝的地点挪到了江苏下邳,把白发老人改为“黄石公”,而且增加了与老人三次约会和为老人三次拾鞋的情节。
 

学箫龙头嘴 练兵马圈垴

回到家里,张良把遇到白发老的事一五一十地讲给母亲。母亲听了,欣喜无限,勉励了孩子一番,又恳切地说道:“你外公少年时曾遇到一位善于吹箫的人,跟他学会了韩、赵、魏、齐、鲁、燕、秦、楚、吴、越、郑、宋十二国之声。我从小天天听你外公吹箫,闲暇时也教过我!”不等母亲说完,张良就搂着她的脖子哀求说:“娘,你就给我当吹箫先生吧!”母亲答应了,每日教一曲,张良夜里仿着学一阵子,每天黎明时分,拿着竹箫到村西北二里外的一个叫做龙头嘴的土岗上,坐在那里呜呜咽咽反复地吹练。半年时间,终于精通了十二国曲调。后来,楚汉相争时,韩信于九里山安下十面埋伏,项羽军队陷入重重包围,被杀伤大半。但以江东八千子弟兵为骨干的精兵团结一心,英勇善战,一以当百,急切难以攻克。身为元帅的韩信不得不向军师张良求教方略。张良于是运用攻心战,教了一支吹箫队,每日在项羽营房四周吹着凄凉哀怨的楚歌。吹得人人思乡,个个厌战,四散逃走。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张良吹箫散楚兵”的故事。现在,龙头嘴的当中,有一条南北走向的大沟,沟的西边,有一土丘,就是张良学吹箫的地方,人们叫它“张良山”就是那时传下来的。
 

残暴的秦国蚕食六国,从韩国开始。当秦虎狼之师打破新郑时,张平死于国难。那年张良十九岁。国恨家仇,激起他无比愤怒。张良和通晓大义的母亲商量,把庄园和大部分家产卖掉,所得银两,购盔甲、置刀枪,招兵买马,不到半月,聚集了三千人。张良自称“将军”,以当年私塾中的同学和庄客为骨干,依照《太公兵法》的阵法进行操练。这支训练有素的军队,战斗力强,素质好。由张良率领转战南北,不断壮大,屡挫秦军。后来张良参加了刘邦义军,成为刘邦精锐部队之一。
张良练兵的地方,当时在张良的马场,即现在张村村东那片地,约有七百亩,至今人们叫马圈垴,也叫点将台。
 

隐居白云山 讽君子房沟

张良与箫何、韩信一起,助刘邦推翻了秦王朝。又击败了强大的对手西楚霸王,扶刘邦登上了皇帝宝座。原来,这刘邦是一个无赖出身的奸诈之徒;不得志时,伪装谦让,礼让下士,惜才用贤。一旦得了天下,便露出了凶惨、冷酷的“孤家寡人”真面目。“三杰”之中,箫何刚直,韩信粗犷,唯独张良精细入微,知进知退。他从刘邦的一言一行中窥知刘邦属于春秋时代越王勾践式的人物,“可共患难,不可共安乐”,又深懂得“树大招风”的道理,所以在汉高祖论功行赏的宴席上,刘邦让当齐王,他不就;让他当副丞相,他不干。最后他请求说:“微臣体弱多病,功劳又不及箫、韩,难当大任。封我个‘留候’就够了!”于是刘邦封了他“留候”。这个“留”,就是屯留。张良被封“留候”以后就装了病,往往一月才上朝一次。见驾以后也只谈病,不议朝政。
 

不久,楚王韩信被刘邦的老婆吕后设计“屈斩未央宫”。丞相箫何也“因事”下狱。张良暗自思忖:“三杰已倒了两杰,我再不离开这是非之地,就要大祸临头了!”于是连夜修下“辞王表”,以养病为由,带着家眷返回了屯留老家。
返家后,张良就寻访白发老人,猛然想起屯留北部有一座叫白云山的山峰。“我师傅是否就在那里呢?”他几次徒步到白云山,也没找见。但却与山上总报寺的人熟悉了。为民避免汉高祖再来罗唣,张良就在白云山修行了。
相传张良隐居时,经常从总报寺出来向东南方向,经过石圪瘩庄到许村的那条大沟,再到官庄、东、西兴旺一带访道问贤,人们把他经常来往的那条沟就叫作“子房沟”,相传到今。
 

果然不出所料,张良隐居二年之后,因燕国旧部判乱,朝庭官兵征讨不胜,有大臣提出除非张留候可设计破敌。所以汉高祖传旨查访张良踪迹。查明下落后,又派丞相陈平来宣张良。张良得到近村老百姓报信,躲到东、西兴旺一带,陈平到总报寺扑了个空。回京献计,要刘邦御驾来请。高祖无奈,只好亲带御林军前来上党。刘邦把御林军隐藏在六十里外的上党关。“微服”跟二三随从臣来到白云山。刚走到子房沟中间,恰逢张良跟两名道士相随下山。刘邦如获至宝,满脸堆笑,亲热的唤了声“张留候贤卿!”张良猛听一惊,定眼一看,原来是高祖,只得上前施礼见驾。刘邦顾不得责怪他二年前离开朝庭,不替主分忧,也不埋怨他今次躲避钦差,违旨不朝,客客气气地说道:“贤卿,自你离朝,朕无日不思,寝食不安,如今亲来请你,随我还朝去吧!”张良平心静气地答道:“主上,微臣返乡以来,贱疾有增无减,况伴随山林道士,疏懒成性,实难奉命了!”刘邦说:“不然!当初你我同起义师,亡秦灭楚,你立下汗马功劳,如今本该享富贵,你不该隐居深山,自苦如此!这正是:‘当年同挥戈,战秦复斗楚。而今得太平,卿何不共乐?”张良微微一笑,从容回道:“主上,提起往事,臣更惶恐。想当年楚汉相争,箫丞相安抚黎民,筹集粮草;韩元帅统领三军,身经百战,而臣常抱病随军,未建寸功。况箫、韩两人尚不能同享富贵荣华,臣又有何颜面呢?”正是:“箫韩功至高,微臣并无劳。太平属皇上,焉能不自逃。”
 

一席话说得刘邦羞惭满面,进退两难,若待进一步劝说:“软话好说实难出口;若待发威,身旁并无虎贲之士。只得忍气吞声,无可奈何地叹道:“对于贤卿,朕从未薄待。卿今日如不宜回朝,朕回去后,当派专人来接!”张良淡淡地说道:“不必再烦我主及诸臣了,微臣主意已决。我主返京,恕不远送了。”张良径自去了。刘邦只得扫兴而返。
 

安葬东兴旺 露印张良坟

东兴旺离屯留城五里,在白云山东南侧。张良少年时,这里是他家的“别庄”。所谓“别庄”就是大户人家除“本庄”外,另有一个耕地、有庄园、有佃户的所在。张良小时候常来东兴旺,还随长工们到官庄赶集,到白云山砍柴。到张良隐居白云山后,就经常来这里闲游。
 

张良活到七十多岁,无病而终。家人遵照遗嘱,把他葬在东兴旺村南的高台上。那时刘邦已死,他的儿子汉惠帝在位。惠帝派丞相前来主葬致祭,并令屯留县令逢清明、七月十五为张良扫墓——这个规矩一直流传到清代。后人为纪念张良,在子房沟北建了一座张良庙,庙前树下了一块“万古流芳”的石碑。另在城东的双塔村建了一座“留候庙”,并在张良的金身塑像两旁塑上了古代十大名医。又在农历三月十八日至廿日起庙会三天。至今还流传着“生疮害疙瘩,三月十八下双塔”的俗语。
清末民初,战乱频繁。被蒿草淹没的张良坟竟被人掘盗。抗战时期,一股悄殿英匪军路过此处,又盗了一次。他们曾因分古钱金壶玉物不公斗杀了两名匪兵。
民国年间,坟已平复无迹。东兴旺贫民张金锁有一块地在张良坟周,这一年春天,他耕地,翻起了一个铜质四方有字的章。金锁不识字,又不愿跟别人讲,但到了夜里,这个章还发光。他拿上让曲庄的张天泰辨认。张天泰当时任阎锡山的大同县长,一见是“汉留候”,赏了张金锁不少钱,留了下来。张天泰死后,没有儿孙,家产也散失;现只有一个姨太,已改嫁到长治,曾有人查问过“留候印”的下落,她说不出个所以然来。
七十年代,长治大量收购古物古董。东兴旺南边紧邻河北垴村,有一户农民曾卖了一只酒杯,得奖四百元。后来长治还派专人来调查此杯的来历。据调查者讲:杯是汉代宝物。他们又一再打听附近是否有过汉代大臣的住宅或庙宇。至今对于张良的生平,专家学者仍在考察之中,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会彻底弄清历史的本来面目。
 

网友评论:
我也评论:

热门推荐

关于屯留588信息网 | 法律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帮助中心
Copyright ® 2007 - 2014 屯留588信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