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古稀之年的老人却有着一个记者的梦想,他身居大山深处却在积极地为广大农民宣传党的好政策,褒扬和宣传身边普通群众的感人事迹。他的生活虽然清苦但精神上却富有,曾多次获国家、省、市级征文奖,多次被评为“优秀通讯员”,他就是张店镇崖底村农民记者王栓富。
孝心和黄河牌收音机
走进王栓富的家里,屋子虽然简陋但很整洁,墙壁上贴满了各式各样的发黄了的报纸,屋子中间摆着一个破旧的立柜和一张老式的桌子,两张土炕一东一西的靠在房间的两侧,自制书架上的一摞摞获奖证书,一沓用针线缝起来的屯留报,便是老人执着于新闻最好的证明了。
王栓富的母亲特别喜欢听地方戏曲,为了孝敬母亲,1993年王拴富专门赶到为母亲买了一台“黄河牌”收音机。母亲听完戏曲后,王栓富却被随后播出的新闻节目中播音员富有磁性的声音和新闻丰富的内容吸引住了。恰逢节目里有征文活动,王栓富便抱着试一试的态度给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和山西人民广播电台投了稿。没想到不久他写的《打一场保护铁路的人民战争》、《别听谣言,党的政策是稳定的》和《深山里的教学楼》等文章就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和山西人民广播电台先后播出。当听到自己写的文章通过当时著名的播音员韩晓琴、吴玉的声音传向全省、全国时全家人激动地热泪盈眶,王栓富本人更是激动的热血沸腾,更是坚定了当一名记者的愿望,痴迷于“新闻报道事业”,几近走火入魔,骑车走路都在构思文章,几次差点撞了人。
20年的苦与乐
王栓富从事新闻写作已经有20多年,内容涉及农村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刚开始,村里的人都不理解他,还常常讥笑他,说他是“神经病”、“不务正业”,那时候方圆十几公里,哪个村子有什么稀罕事,王栓富就出现在哪里,了解事情的起因、经过,为他的新闻寻找素材。有人说他是“吃饱了撑的没事干”,“自己就是拿撅柄的手,还想拿笔杆子当作家?”王栓富并不在意人们说什么,仍然执着地坚持写新闻,这一写就是20多年。
1996年的一段时期,我县出现了营运客车私拉硬拽和中途卸客宰客的现象,有感于此,王拴富向当时的《屯留报》投了《行路难》这篇文章,在当时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就是这篇小消息,让县交通局领导开始一查到底,稳定了客车市场秩序,使偏远地区的群众能够顺利到家。这件事也让同村认为王栓富“不务正业”的村民对他佩服不已。
2005年12月的一天,寒风凛冽,王栓富去寨上村采访核桃种植大户黄拴柱,60公里的山路上,骑着单车的王栓富手被冻得几乎握不住车把,感觉身上的血液要凝固,只有拼命的蹬车好像才能把寒气驱赶走,见到黄栓柱之后全身几乎都要冻僵了。20多年来像这样遭遇酷暑、严寒、雨雪和受伤的情况王栓富不知道遇到多少回。
功夫不负有心人,20多年来王拴富在国家和省市县各级媒体上发表各类文章200余篇,小说《特殊的亲情》荣获第五届山西人口文化奖文学类三等奖,本人也荣获市县各种嘉奖20余次。
与命运抗争将新闻事业坚持到底
现在王栓富老人已经进入古稀之年,去年又因为一次意外而让老人的右半个身子行动不太方便,但就是这样老人对于新闻的写作却不改初衷。
谈及今后打算,王栓富说:“以前我是用右手写字,现在右手不好使了,我只好用左手进行锻炼,它的速度很慢,现在写一篇稿子得三天,但我不想放弃这个我坚持了二十年多年的爱好,只要能动我就会一直坚持下去。”
这就是王栓富,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却有着一股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弘扬真善美的良知与创作激情。他没有接受过任何专业培训,却写出了一篇篇反映基层农民生活的好文章。 (慧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