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和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近日,笔者来到西贾乡西贾村,怀着万分崇敬之情走近82岁的抗美援朝老兵——张廷臣。
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9月15日,美军在仁川登陆,无视中国政府和人民的和平建议和警告,竟把侵略战火烧到中朝国界鸭绿江和图们江畔。
同年12月,正在屯留中学读书的张廷臣积极响应毛泽东主席“抗美援朝”的伟大号召,第一个报名参军。
家里年迈的奶奶舍不得自己幼小的孙子离开自己,不同意张廷臣放弃学业,父亲更是舍不得儿子上战场去送命,然而张廷臣是吃了称砣铁了心,一心想着参军上战场保家卫国,他和家人表达了抗战不胜利誓不把家还的坚定决心。最终,一家人都劝不住张廷臣,他还是坐上部队的车高高兴兴地参军走了,父亲则泪流满面哭着回了家。
当时的张廷臣只有17岁,年龄小,个子又低,不符合部队征兵条件,但张廷臣非常坚决,多次找到带兵的军官表达了自己自愿参军、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心愿。带兵的军官也被张廷臣不参军誓不罢休的决然态度折服了,就先把他安排到华北军械学校学习开车,随时准备着奔赴抗美援朝一线。
通过在华北军械学校学习,张廷臣学会了开车,并顺利毕业,于1951年正式成为中国人民志愿军33师97团的一员,和以彭德怀为司令员的中国人民志愿军一道,雄纠纠气昂昂跨过鸭绿江,投入抗美援朝的正义战争,同朝鲜人民并肩打击美国强盗。
张廷臣在朝鲜参加了著名的抗美援朝战争第五次战役和上甘岭战役。第五次战役时,在三八线附近,张廷臣与朝鲜人民军一道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对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进行反击战,经过五十天的战斗,歼敌“联合国军”多国部队八万二千余人,缴获和消耗了敌人大量物资装备,把美国侵略军从鸭绿江边赶回到三八线以南。为此,张廷臣获得了抗美援朝纪念章一枚,那一年他才18岁。
美国政府由于军事失败和国内国际压力,不得不从1951年7月10日开始同朝中方面在开城进行停战谈判。到1953年7月27日《朝鲜停战协定》签订,谈判历时2年零17天。谈判时断时续,整个过程交织着战场与谈判会场相互影响的激烈斗争。
每当在谈判桌上达不到目的的时候,敌人就在战场上搞军事冒险,1952年10月,美国又片面中断谈判,向上甘岭阵地发起大规模进攻。美第7师和南朝鲜第2师以7个营的兵力,在300门大炮、30 多辆坦克、40多架飞机的支援下,向志愿军15军45师两个营防守的上甘岭阵地发起猛烈进攻。仅这一天,美军就发射炮弹30余万发,投掷炸弹500余枚,创下了朝鲜战争中单位面积火力密度的最高记录。
上甘岭阵地昼失夜返,反复争夺,僵持不下,双方又展开激烈的坑道争夺战。敌军用尽了各种毒辣手段,企图把志愿军封死在坑道里。志愿军坚守坑道作战极其艰苦:有的坑道被炸塌,坑道空间缩小,人员行动极为困难;坑道内空气极度污浊,硝烟、毒气、血腥、粪便和汗臭充满坑道,让人窒息;粮弹缺乏、饮水困难,有时要以饮尿止渴,甚至连尿都没有……即便如此,坚守坑道的志愿军部队始终保持高昂的士气,在炮兵的支援下频频出击,坑道内外部队相互配合,通过反击战,表面阵地全部恢复并得到巩固,联合国军的摊牌作战以彻底失败而告终。
在朝鲜战场上,头顶上敌人飞机呼啸而过,不时投下重磅炸弹;阵地上敌人炮火密如雨点,天空一片昏黄;遭遇战敌人机枪扫射,危险无时不在。张廷臣初生牛犊不怕虎。作为一名司机,他时刻不离首长左右,整日拉着首长冒着敌人的炮火,奔赴在抗战一线,环境极其艰苦,饿了压缩饼干充饥,渴了抓把雪塞到嘴里,就这样,坚持到了抗战的最终胜利,张廷臣获得了和平纪念章。
回国后,张廷臣被调入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航空五师14团从事后勤保障工作。1957年,复员后分配至长治市运输公司开车。张廷臣爱岗敬业,创下了安全行驶100万公里无事故的骄人纪录,并成为长治市客运公司行车司机标兵。
1955年,经人介绍张廷臣与同村的段莲花结为夫妻。夫妻恩爱、子女孝顺、家庭和谐,小日子过得有声有色。段莲花是村里的女民兵,思想上进,工作积极,早早就入了党,建国初期曾担任初高级农业合作社主任,长期担任本村党支部书记,多次出席省市县模范民兵、三八红旗手大会。妻子工作认真负责,吃苦耐劳,成绩斐然,是远近闻名的神枪手,并于1960年参加了全国群英大会,受到毛主席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被授予“全国神枪手”荣誉称号。这些都与张廷臣的关心支持是分不开的。 (杨建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