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郑学兵
石室好戏楼
蓬莱宫位于屯留县城东北方向的路村乡石室村中,距离县城13公里,是一座道教宫阙。此宫正名玉皇庙,后因戏楼上屏风额部书“蓬莱宫阙”,周边群众又有“寺底好看楼,石室好戏楼”的说法,故而得名“蓬莱宫”。
蓬莱宫主体建筑始建于北魏登国元年(386年),历代均有修葺、增建,乾隆三十三年(1768年)、四十年(1775年)重修,但主要建筑风格未变。蓬莱宫坐北向南,有山门戏楼一座,进山门戏楼,两侧依次有耳房各两间,双侧有廊房各七间;玉皇殿前连着献殿,其东西有圣母娘娘、真武大帝殿各三间,占地1210平方米。文物普查资料显示,正殿梁架有北魏登国元年(386年)创建题记,明、清皆有修葺。现存元、明、清遗构,一进院布局,院内存明、清石碑4通。戏楼梁架有清咸丰九年(1859年)重修题记。正殿为元、明遗构,圣母殿与祖师殿为明代建筑,其余为清代建筑。
正殿玉皇殿砂石台明,高1米多,面阔三间,进深五椽,六檩式构架,单檐悬山顶,灰板瓦屋面。柱头斗栱五铺作双下昂,殿内六椽袱上均施蜀柱承单步梁,承平梁,无驼峰。构架朴素,用材肥大,为明代风格;明次间设板门、直棂窗,门额有方形门簪。东西山墙残存明代壁画约4平方米,栱眼壁描金“双龙戏珠”。自正殿下六级台阶是献殿,献殿夹于两侧殿内,卷棚顶,柱头科五踩单翘单昂。正殿2002年顶部揭瓦维修,并对殿内后墙进行了加固。山门由上下两部分组成,下为山门过道,明间设板门为入庙通道;上为倒坐戏台。
此庙总体布局疏密有致,建筑工艺细腻,建筑保存较好,曾有多部电视剧在此拍摄过镜头。戏台上还有木刻屏风“醉八仙”(原来8扇,现存7扇),书法刚劲有力,字迹清晰,有比较高的欣赏价值。1999年,长治市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5月,国务院核定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美丽的传说
蓬莱宫的戏台(山门)是石室村里古老的建筑,上有清代小木制《蓬莱宫阙》,因年久失修,“宫”字丢失,“阙”字少一半。1984年8月《上党战役》在屯留拍摄,第一场便是在石室村的古戏台上拍摄。据村里人讲,除了蓬莱宫的古戏台外,村里的关帝庙前还有个古戏台,比蓬莱宫的戏台还要宏大,做工细致,雕刻精美。上面是戏台,下面为进出村的门洞,戏台全部为木制结构。上世纪六十年代,戏楼被毁。
戏台又叫戏楼、舞楼,是供演戏使用的建筑。我国传统戏曲的演出场地种类繁多,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同的样式和特点,建造规模也大小不一。在我国,北是正位,南为下位,戏楼的建筑都是避开正位建造,大多是坐南朝北,面对主体建筑。蓬莱宫的戏台就是坐南朝北,对面是正殿玉皇殿。
石室村除了蓬莱宫外,还有奶奶庙、关帝庙、山神庙、唐王庙、龙王庙等古建筑,奶奶庙在解放后被拆除,庙内所立石碑现存于蓬莱宫(玉皇庙)中。此前,村中有泉名叫马跑(刨)泉,《屯留县志》记载,该泉在县东北二十里,发源于石室村,东流入绛水。现在此泉已干涸,但泉边建的龙王庙仍在,规格较小,年久失修。
关于马跑(刨)泉的来历,还有一些美丽的传说。相传西汉末年,王莽追杀刘秀,追至石室村的时候,刘秀人困马乏,口干舌燥。正在此时,他的马后蹄一刨,清泉显现,泉水涌出,帮刘秀解了渴。刘秀当了皇帝后,为感谢此泉之恩,便封其为马跑(刨)泉,并修建庙宇予以祭祀。传说的另一个版本是:秦朝末年,刘邦率军攻城略地,当了皇上后斩杀功臣。张良隐居在襄垣常隆村附近(古时为藏龙村,后改名)。刘邦思念张良,率大队人马来寻找张良,行至石室村时人困马乏、口干舌燥。此时,刘邦骑的马受了惊,后蹄一蹬,正好踢在一块大石上,泉水顿时涌出,解了众人之渴,后刘邦封此泉为马跑(刨)泉,并建庙宇祭祀。
红色的热土
蓬莱宫所在的石室村东面紧靠着寺底村,西邻常东村,南面对着顾车村,正北面接着襄垣和郊区,是三县交界之地。这里资源丰富,环境优美,民风淳朴,人才辈出,是屯留县著名的文化名村。村子地处平川地带,北依石室山,南临卧龙岗,村南有小溪由西向东汇入浊漳河。全村人口1200多人,村民主要以种植玉米、谷子等为主。村南309国道横贯东西,交通便利。每年农历九月十三为物资交流大会,三月初三有玉皇庙会,该村因地处石室山下故名石室村。
抗日战争时期,寺底村和周边的群众一起英勇地抗击日寇。寺底村曾是中共中央北方局、中共晋冀豫区委党校和八路军总部部分单位驻扎过的地方,党校驻地(寺底大庙)被长治市委、市政府命名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朱德总司令就曾在寺底村大庙召开会议并作重要报告。石室、寺底、东古一带的老百姓也在抗击日本鬼子的战争中英勇杀敌,写下了可歌可泣的篇章。据村里老人讲,1937~1938年,在蓬莱宫设立了新闻记者学校,学校学习的课程主要是论持久战、游击战等。
如今,石室村这片红色的土地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奋勇争先,多项工作取得了骄人的成绩。蓬莱宫和周边的宝峰寺、晋冀豫党校等形成了集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为一体的旅游观光线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