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念我的小爷爷吴双成
□ 吴金忠
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之际,我不由回想起小爷爷(爷爷的胞弟)吴双成,也正值小爷爷诞辰100周年,就从长辈们的口传讲述中,整理了他坚持敌后抗战的点滴事迹。
小爷爷出身于寺底村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少年时随曾祖父、祖父以干泥瓦、木匠活为业,常受地主老财的盘剥,生计十分困苦。1938年2月,日本飞机轰炸、占领了屯留县城,老百姓都躲避逃难去了。在听到日军占领县城后所犯的种种罪行,小爷爷也没心思在外干活了,就到处打听,一心想着当兵打鬼子,来报效国家。同年8月,他满怀一腔热血,一路打听来到原潞城县霍家沟村找到了八路军太行游击队,正式参了军,成为一名八路军战士,从此走上了抗击日寇的道路。
1939年7月,小爷爷被组织上派回屯留,到县抗日政府青年救国会工作,主要是宣传发动群众,组建敌后抗日武装。为此,小爷爷走上街头、深入乡村宣传共产党的抗日救国主张,号召民众“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拿起武器,依靠自己的力量打击日本侵略者。经过广泛宣传发动,大批有志爱国青年参加了“青年救国会”,随着“青年救国会”组织的不断壮大,组建敌后抗日武装的条件基本成熟。于是,1940年3月,组建成立了屯留县青年抗日复仇大队,张玉堂任大队长,小爷爷任分队长,带领队员深入敌后,同日寇昼夜周旋,埋地雷、打伏击,展开了游击战争。深入前线救护伤员,运送弹药,侦察敌情,主动协助八路军作战,有力打击了日本侵略者,为屯留县抗日战争的胜利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1941年4月,屯留县青年复仇大队正式并入屯留县游击大队,小爷爷被调入游击大队队部,先后担任事务员、事务长等职,负责部队的后勤供应。俗话说:“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由于日军“扫荡”频繁,去各村筹粮十分危险。可危险再大,也要去,白天不行,就晚上去。有一次,小爷爷带领几名战士趁黑避开日军的“扫荡”去吾元镇筹粮,在当地地下工作人员和老乡们的配合下,很快筹集到了两马车粮食,当到了贾庄一带时,还是发现了一帮鬼子,为了保护好粮食,他们没有和鬼子正面接触,利用熟悉地形的优势,巧妙地与鬼子来回周旋,三转二转把鬼子给甩掉了,顺利把粮食运回了部队。
1942年,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日军加紧了对根据地的疯狂“扫荡”,施行了惨绝人寰的“抢光、杀光、烧光”的三光政策,这时,县抗日政府提出了“空室清野”。国民党顽固派把“政治限共为主”变为“军事防共为主”,蓄意制造反共摩擦,对根据地实行军事封锁、军事吞食、经济封锁。加上华北地区出现了大面积干旱,抗日根据地进入了最为困难的时期。毛主席号召“自己动手、丰衣足食”,朱总司令提出“屯田军垦”。为了响应党中央号召大家积极开展生产自救,节约度荒,游击大队学习和发扬359旅的南泥湾精神,组织军民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大生产运动,在石泉、丰宜、王墓岭、跑马岭等村开垦荒地,种粮种菜面积达到300多亩。身为事务长的小爷爷,率先加入到大生产运动中,播种大豆,种植蔬菜,一手拿枪,一手拿镢(镰),御敌抢种抢收。游击大队自己种的粮食、蔬菜获得了丰收,实现了生产自给与半自给,使根据地的情况逐步得到好转。这时,小爷爷就想尽办法调剂伙食,改善部队生活,亲自将饭菜送到前线、送到战士中间,鼓励战士们多杀鬼子,多打胜仗。
1942年3月,小爷爷从灵石县整训后回到屯留,又奉命到丰宜筹备开办榨油坊,在一无设备、二无技术的情况下,他想方设法,克服困难,动员乡亲们捐献设备,到集市上购买牲口、大豆,亲自动手安装石磨,虚心向有经验的老乡请教榨油技术。经过三个月的紧张筹备安装,榨油坊开办起来了,他边学习边操作,终于在6月份榨出了第一桶油,解决了部队和群众的部分食用油短缺问题。小爷爷不仅负责油坊榨油,还负责养殖业等副业生产,同时又积极收集储备棉花、军衣等战备物资,成为屯留县游击大队后勤供应的多面手,为敌后抗战的最后胜利提供了物资保障。
从1938年8月至1945年8月,我小爷爷在7年的敌后抗战中,虽然没有冲锋陷阵,与日寇面对面撕杀,也没有轰轰烈烈的战绩,但那一件件似而平凡的事迹,却彰显了一名抗战战士的信念和精神,值得我们后辈去怀念、去发扬、去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