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土地流转
屯留电商
一村一品
屯留企业
乡村旅游
村网通
招商引资
屯留小区
屯留供需
信息
房屋出租
房屋买卖
招聘求职
人才查询
征婚交友
二手物品
出售求购
便民电话
商家信息
屯留
屯留特产
屯留景点
屯留美食
屯留名人
屯留历史
屯留民俗
便民
城乡信息
屯留头条
旅游服务
二手市场
现场直播
乡村振兴
网站首页 >> 屯留历史:西流寨河长头:度化众生千佛庵

西流寨河长头:度化众生千佛庵

2015-11-09 15:45:45 浏览:26265

西流寨开发区河长头村,原名“钟吕村”,坐北向南,靠山傍河,屯留五大河流之一的岚河的一条主要支脉就是发端于此村的村西。据传说,清朝光绪三年本地大旱,但此村的河水源头却从未干枯,一直有股不大不小的水流出,因为村子是在河的上游,于是改名叫“河上头”,但外地不明就里的人们习惯性误称“和尚头”,所以村民觉得名字俗气又难听,遂改名“河长头”,一个长流不息、天长地久的“长”字也隐含了当地百姓对美好生活的无限期冀。身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屯留道情”,就发源于河长头村,清朝咸丰光绪时期此村的一个叫“王黑孩”的老艺人将这一民间说唱艺术发挥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


在河长头村的正中位置,有一座明朝初建、清朝咸丰年间曾因火灾重修的千佛庵,从重修到现在也已有大约一百五十年的历史。后来由于供奉对象除了佛爷之外又多了老君、孔圣而叫做了三教堂。千佛庵一进两院,约有不到三亩平方大小,正殿三间,左右角殿各两间,房顶建筑均为简单的硬山顶形式。此庙始建于明朝,具体时间失考,原来的正殿主神只有佛教的释迦摩尼,三间正殿和另四间角殿的墙壁上曾雕刻有一千个佛像,故名千佛庵。清朝咸丰年间的一场大火将庙宇几乎烧尽,复修后的佛像壁画均成了手工绘制,且数量减少到了一百个左右,“以一代十”,还叫千佛庵。但后来当地村民又将本土信仰的道家始祖老君神和儒家始祖孔圣人两尊神像摆在了正殿,分坐在佛祖的左右,千佛庵慢慢演变为后来的佛道儒三教堂。正殿里,中为佛主,主管生老病死苦;东为老君,主管金木水火土;西为孔圣,主管仁义礼智信。东角殿供奉关帝爷,负责平安财运,西角殿供奉老奶奶,负责生育养子。至此,河长头村民的各种信仰有了一个集中祭拜的场所。每年的二月十五是道祖老君爷的生辰之日,十里八乡甚至附近长子县的前来进香祈愿的人络绎不绝。在正殿里的正前方,有一根粗椿木做的“铭梁”,上边记载了此庙的初建、复修时间和当时官府、民间出资多少等具体情况。上党地区流传一个故事,说桑树曾用甘甜的桑葚子在两汉时期阴差阳错地救过后来的汉光武帝刘秀一次,所以被刘秀许诺登基后将其封为树中之王,但荣登九五之尊的刘秀却忘了桑树长什么样子,只记得长着一串串圆圆的小果实,所以错把形貌类似的椿树封成了王,“椿木为王”。于是后来在重大土木工程的建设上尤其是修建庙宇等方面,主梁就是用椿树木。正殿的门额上书“如在上”、“兹在此”六个行书大字,为清朝咸丰年间的本地儒者马中林书写,此人当时在周围乡镇如良马、鲍店等相当出名,甚至当过枪手,帮人写文章考取功名,也曾编撰“家传杂志”,相当于当时那一带的小学教材,可见腹中学养何其深厚。另外,屯留道情的表演者王黑孩,据说也是和马中林合作,一个写剧本、一个表演,才有了“唱红一府单八县”赢得无数粉丝捧场的辉煌。


千佛庵正殿和东西两个角殿目前依然保留,墙壁上形态各异的佛像壁画还有不少,其他的随着墙壁的脱落而不再留存,佛爷、老君、孔圣三位尊神背后的大光圈也比较清晰,只是木雕泥塑的神像早不复存在。主殿门外的四个八角青石底座还保存完好,上边雕刻的图案精美别致,鸟雀、云纹、团花,形状不一。一抱之粗的大木柱静静伫立在院里,和历经风雨的条石台阶一起,倾听或回味早已远去的晨钟暮鼓。正殿的对面,是大三间的戏楼一座。按照民间传统,戏楼一般都是建在庙宇主殿的正对面,“戏为乐神”,唱戏原先都是为了让神仙高兴,戏是唱给神仙听和看的。戏楼之西,现存一座青石底座灰砖架构的简易独拱圈门,高高的门额上书“鱼跃”二字,端庄雅致,颇具气势。


在此村的村北圪梁上,也曾有“禹王庙”一座。庙很小,由于口语不规范等原因,被村民们误称为“玉皇庙”。大禹治水,水和雨在人们的思想意识中,两个概念差不多。对于一个以农立国的国家和一群靠天吃饭的农民来讲,雨水对庄稼、对生存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往往下雨的时候又会携带一些冰雹,屯留方言称为“冷蛋”或“冷冷蛋”,冰雹对庄稼的负面危害又是很巨大的。禹王庙,治水的大禹于是在农民的心目中显得非常复杂:供奉他,是为了阻挡冰雹;而在阻挡冰雹的同时,可能又会将求之不得的一场好雨给阻挡在外。所以,数百年来,当地人曾不厌其烦地重复做过这样一件甚至很可笑的事情:天气干旱了,就扛着锄头去刨掉禹王庙,原因是“阻挡冷蛋的同时把大雨挡住了”;天气不干旱或有涝灾危险了,又系着红布、抬着猪头,敲锣打鼓为禹王爷修庙去了。所以当地人讲,这个小小的禹王庙,几乎没有完整地存在过一次,不是被人刨了就是被人重新修复。由此可见,人们心中的势利性多么可怕,治水有功的禹王爷在农民们的心目中就只担当了一个“用之则留不用则废”的可怜角色,反复被人刨掉、重修、再刨掉、再重修。若是他真的在天有灵,也不免看着这些荒唐闹剧而无奈地哑然失笑了。


作者简介:王寒星,男,上世纪80年代出生,山西屯留人,佛教徒,民盟长治市文化委员,中国散文学会、山西省作协会员,山西省改革创新研究会会员。十七岁开始写作,已在《诗参考》、《星河》、《大唐》、《黄河》、《辽宁散文》、《五台山》、《乡土文学》、《海外诗刊》(加拿大)、《原音——中国80后诗歌大展》等刊物和省市报纸发表诗歌、散文、小说等多首(篇),作品入选《山西中青年作家作品精选》等多个选本。多次被评为优秀文艺工作者,是多家媒体的特约通讯员,游走于网络道场,混迹于人生边缘。


网友评论:
我也评论:

热门推荐

关于屯留588信息网 | 法律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帮助中心
Copyright ® 2007 - 2014 屯留588信息网 版权所有